你必須了解的抗生素!
你必須了解的抗生素!
陳先生左腳大拇指尖端已經發黑,周圍發紅範圍向著腳踝往上蔓延,在甲溝處有傷口,看似會流膿出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踢到東西,也因為過年的關係,這個問題被擺了長達三週才至醫院感染科門診處理。
這三週期間,當他發現傷口後,並沒有特別包紮,洗澡也沒避免對傷口沖水,主要是因為沒有什麼疼痛,也許跟病人已確診十年的糖尿病有關係。大約十天前,他女兒回家過年,剛好因為感冒去診所看醫師,有沒吃完的抗生素帶回家,就直接給爸爸吃了。因為只剩三天的藥量,因此過年後陳先生又自己去家裡附近診所拿藥,他不確定裡頭有沒有抗生素,就傷口有痛時有吃,沒痛時就忘了吃藥……
等到來門診時,病人已微微發燒了,先住院進一步治療,同時會診整形外科醫師進行手術評估。在給予靜脈施打的抗生素前,先對傷口處稍微擠壓,收集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很不幸的,他的傷口長出了「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好在整形外科醫師在看過病人後便即刻安排傷口清創手術,不但左腳大拇指不需要被截肢,傷口感染也因為手術與後線抗生素「老虎黴素」的壓制下,獲得顯著的改善。
抗生素的發明是西方醫學史上的重要成就,使得惡名昭彰的細菌感染症不再高度致命。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具有廣泛抗藥性的細菌便誕生了。新抗生素的研發速度趕不上細菌演化速度,在未來恐怕會面臨無藥可醫治的感染症,這使得感染更難治療並增加疾病傳播和死亡的風險。研究估計,在2019年度,多重抗藥性細菌導致了大約127萬人死亡。
2015年5月,第六十八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一項解決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的全球行動計劃。世界抗菌素宣傳週是一項全球運動,每年11月舉辦一次,旨在提高人們對抗生素抗藥性的認識和理解,並鼓勵群眾、利益團體和政府採取相關措施,減少抗藥性細菌進一步出現和傳播。
因此, 對於抗生素使用, 民眾應遵循以下規則:
• 不吃別人的抗生素
• 不自己買抗生素
• 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 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